您现在的位置: 佛甲草 > 常绿佛甲草 > 正文 > 正文

立秋如何进补节气养生参考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1/8/13 20:22:06

限时活动:25元报名费加入「养生禅修传习社」知识星球会员!目前已发布几百节课内容,并且每天都有佛医堂的新的专业音视频课分享和教学答疑,请扫码办理会员。(如对学习有任何不满,只要在3天内点“退出星球”即可无条件退款。)

师兄们好,“立秋”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,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,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。《管子》:“秋者阴气始下,故万物收。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为秋季的起点。

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结束,其起始与结束,是天体运行的结果。进入秋季,意味着降雨、风暴、湿度等,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,趋于下降或减少;在自然界,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。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,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。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。所谓“热在三伏”,又有“秋后一伏”之说,立秋后还有至少“一伏”的酷热天气。

秋季是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。进入秋季后,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。在自然界中,阴阳之气开始转变,阳气渐退、阴气渐生,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。立秋是古时“四时八节”之一,民间有祭祀土地神,庆祝丰收的习俗。那么在经历了一个苦夏的时节后,我们如何顺应节气在秋季进行养生呢?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些节气养生的注意事项,大家可以将其作为秋季养生的参考。

一、节气养生:早卧早起,收敛神气

“秋”就是暑去凉来,意味着秋天的开始。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,有“秋老虎”的余威,但总体上天气逐渐变凉爽。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,也是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,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,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。

因此秋季养生,凡精神情志、饮食起居、运动锻炼,皆以“养收”为原则。

立秋之际已是天高气爽之时,夏季是“夜卧早起”,而立秋过后应开始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。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,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,且防收敛太过。立秋后虽有凉风时至,但天气变化无常,适当加减衣物时也要注意衣着不宜太多,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,更易受凉感冒。

在秋季,情志上要做到内心宁静,神志安宁。切忌悲忧伤感,即使遇到伤心的事,也应主动予以排解,同时还应收敛神气,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。

立秋养生要点提示:

1、祛暑滋阴

中医认为,秋季燥气上升,易伤津液,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,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。可适当食用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蜂蜜、枇杷、菠萝、乳品等柔润食物,以益胃生津。

2、调理脾胃

在立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,气温还是较高的,空气湿度也较大。再经过苦夏的煎熬,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虚。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,调理脾胃应该侧重于清热、利湿、健脾。不妨适度吃点健康和胃的食物,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,如芡实、山药等;西瓜、梨子等寒凉食物要少吃。

3、养阴补虚

秋天正是「养阴补虚」的好时节,可针对自己的体质对症进补。

如果你属于“气虚体质”的人,可用黄芪、党参、西洋参沏水喝;如果是“血虚体质”的人,可以用当归、红枣、何首乌、桑椹做粥;要是“阴虚”的话,可以用麦冬、五味子、山药、百合等熬粥。

二、节气饮食:补阴增酸,润燥止渴

立秋以后天气由热转凉,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,食欲开始增加。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,秋阳肆虐,特别是在立秋前后,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,素有“秋老虎”之称,故人极易倦怠、乏力、纳呆。

秋天宜收不宜散,所以要尽量少吃葱、姜等辛味之品;要“增酸”,适当多食酸味果蔬。另外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调整饮食,以补充夏季的消耗,并为越冬做准备。立秋以“平补”为主,可以多食时令水果蔬菜,如葡萄、茄子、甜瓜、哈密瓜、莲子、莲藕等。“春夏防暑湿,秋冬防肺燥”,秋季燥气当令,易伤津液,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、润燥止渴、清新安神的食物为主。按照《黄帝内经》提出的“秋冬养阴”的原则,在食物选择上,我们可以多选择一些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,比如说,如百合、银耳、莲子、藕、梨、菠菜、鸭蛋、豆浆、蜂蜜等。三、“秋季进补”前先给身体排毒!立秋之后立冬之前,就是我们排毒的关键时期!立秋之后重视排毒,为我们冬季的进补做准备。秋季进补的同时也要给身体做做大扫除,这样进补的效果才会更加突出。关于贴秋膘的建议:以往补秋膘是因为以前人们多“苦夏”,夏日的这几个月胃口不好,饮食也清淡,到了立秋瘦了不少所以需要补。而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,贴秋膘一说其实已不合时宜了。且若在短时间内一直急着补膘,暴饮暴食势必会给胰腺带来极大负担。现在要补秋膘,也应是“平补”,选用“防燥不腻”的平补之品,起到滋阴润肺、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。在秋季进补是为了为冬季贮存能量,很多人也会在秋季进行进补,但是似乎并没有很大的作用,其实这是因为我们忽略了进补之前的排毒工作。《黄帝内经》有言,“虚不受补”,是说人体元气虚弱时,既使是吃进去很滋补的食物身体也很难吸收转化的了。用食物来给身体补充能量是人后天获取能量的重要管道之一。当然其前提条件就是身体有能力去运化,这是脾胃功能的范畴。可是我们也不要忘记,不仅虚不受补,”实“也同样不受补。而很多的”虚“表面上是虚,其实是实证,我们现代人吃的太好了,反而给身体带来的很大的负担。如果在秋季,我们想要获得很好效果的进补,或许应该先给身体做做减法。我们可以先简单自测一下自己五脏的健康情况,先修复再进补效果绝对会很好。脾脏有毒表现为:1、面部长色斑:脾脏的毒素没有顺畅排出,体内会积聚过多湿气,而引发面部长斑。2、白带过多:脾主管体内排湿,如果湿气过盛,白带增多是其中的一个体现。3、脂肪堆积:中医也将脂肪称为“痰湿”,是指脾消化功能不佳,不能及时排出毒素而产生的。您可以自测一下以上情况,如果有中一两条,提示我们该好好开始重视脾胃的养护了,排毒是调理调养内脏的一部分,在之前的推文中有给大家介绍提过中医对于「毒」的定义,所谓毒,简单来说就是,一种停留在不该停留的地方的物质或者是能量,这种「毒」长期累积就会给身体带来一些损害。排毒方法千万种,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融入日常生活起居中的方法。给肝脏排毒的最佳时间是在每餐饭后,餐后最容易产生毒素,因为“甘味健脾”,除了饭后走一走,吃完饭1小时可以吃1个水果,能健脾、排毒。吃酸助脾脏排毒:乌梅、醋、柠檬等都是化解食物毒素的最佳食品,可增强肠胃的消化功能,使毒素最短时间排出体外,酸味食物还有健脾的功效。肾脏功能不佳表现为:1、贫血:身体浮肿、腰痛、蛋白尿、血尿等,又出现贫血多数是肾性贫血或者骨髓方面的问题。2、水肿:肾脏管理体内的液体运行,这里堆积过多毒素,排出多余液体的能力就会降低,进而会出现水肿。3、月经量少,或经期短,颜色暗:月经的产生和消失都是肾功能是否旺盛的表现,如果肾脏中有很多毒素,经血就会减少。肾脏最佳排毒时间为下午5:00一7:00,这个时间段也是肾经当令,所以排毒效果会更加显著。身体经过一夜的修复,到了早晨,毒素都聚集在肾脏。所以,起床后最好喝一杯白水,冲刷一下肾脏。多吃冬瓜排出毒素,因为冬瓜能刺激肾脏增加尿液,排出体内毒素。可煲汤或清炒,味道尽量淡一些。多吃山药滋补肾脏,山药可同时滋补很多脏器,但以补肾为主,能增强肾脏的排毒功能。而用焦糖“炮制”过的山药,如拔丝山药,抗毒功效会相应增强。肺脏功能不佳表现为:1、皮肤晦暗:肺管理全身的皮肤,皮肤是否润泽、白誓,都要依靠肺的功能。当肺中毒素比较多时,毒素会随着肺的作用沉积到皮肤上,使肤色看起来没有光泽。2、便秘:肺脏和大肠是一套系统,当肺脏有毒素时,肠道内也会有不正常淤积3、多愁善感,容易悲伤:毒素在肺,会干扰肺内的气血运行,使得肺脏不能正常舒畅胸中的闷气,被压抑得多愁善感起来。日常养护肺脏的方法:1、多做深呼吸:肺部每次呼吸都会有无法排出的废气,经常做几个深呼吸,就能减少这些残留毒素。2、秋季可适当多食百合,可以提高肺脏抗毒能力。百合可以养肺滋阴,帮肺脏排出毒素。食用时加工时间不要过长,否则百合中的汁液会减少,防毒效果会大打折扣。肝脏有毒表现为:

1、指甲表面有凸起的棱线或向下凹陷

中医认为“肝主筋”,而指甲是“筋”的一部分,所以肝脏蓄积毒素时,指甲上会有明显的表现。

2、乳腺出现增生,经前胀痛明显

乳腺属于肝经循行路线上的要塞,一旦肝经中有“毒”存在,乳腺增生随即产生,尤其在经血即将排出时,会因气血的充盛而变得胀痛明显。肝脏排毒怎么做:肝脏最佳排毒时间为23:00一1:00。肝脏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,所以,在这个时间段最好不要熬夜。肝脏本身就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,如果我们不熬夜,养成在晚上11点之前就睡觉的好习惯,肝血自然可以充盈,肝血养好排毒是一个自发过程,人也自然不老。此外要吃青色的食物,按中医五行理论,青色食物可以通达肝气,起到疏肝、解郁、缓解情绪的作用。推荐将青色的橘子或柠檬,连皮做成果汁直接饮用。枸杞提升肝脏耐受性。枸杞具有很好的保护肝脏的作用,可以提升肝脏对毒素的耐受性。食用时,以沮嚼着吃最好,每天吃10粒。心脏有毒表现为:1、舌头溃疡:舌和心脏的关系最为密切,所以溃疡若是长在舌头上,一般是心脏有内火或火毒。2、额头长痘:额头是心脏管辖的属地,心火旺盛成为火毒时这里也会沸腾,于是会出现很多痘痘。3、失眠心悸:当火毒停留于心而无法排除时,睡眠不会安稳,就会出现心悸。如何排毒更顺畅:首推吃苦排毒,可以饮用莲子芯泡水喝,莲子芯虽然有寒性,但可以发散心火,不会损伤阳气,被认为是最好的化解心脏热毒的食物。用莲子芯泡茶时再加些竹叶或生甘草,能增强莲子芯的排毒作用。也可以煮绿豆汤。绿豆可以通过利尿、清热,来化解并排出心脏的毒素。吃绿豆最好是液体形式,如绿豆浆或绿豆汤,绿豆糕的效果比较差。四、“秋季进补”食疗方推荐最后推荐几款秋季养生食疗方给大家,如果有空可以在家里尝试着做做,既是对自己的爱护,也可以借此透过食物给家人传递我们的爱。1、配方:生地黄25克,大米75克,白糖少许。做法:生地黄(鲜品洗净细切后,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,滗出药汁,再复箭煮一次,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毫升,备用)。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,趁热加入生地汁,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。功效:滋阴益胃,凉血生津。本方还可做肺结核,糖尿病患者之膳食。2、

配料:苹果1个,梨1个,菠萝半个,杨梅10粒,荸荠10粒,柠檬1个,白糖适量。

做法:苹果、鸭梨、菠萝洗净去皮,分别用圆珠勺挖成圆珠,荸荠洗净去皮,杨梅洗净待用。将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,置于锅内烧热溶解,冷却后加入柠檬汁,把五种水果摆成喜欢的图案,食用时将糖汁倒入水果之上,即可。

功效:生津止渴,和胃消食。

3、

立秋后,空气凉爽,大地有露水产生,寒蝉鸣叫。但一些地区仍有余热,“秋老虎”还在。立秋后人体内阳气开始衰退,阴气渐渐强盛,生长变收藏,可以喝一些滋阴润燥的茶,可选用昆仑雪菊茶。

制作方法:昆仑雪菊10g,放入茶杯中,倒上热水,泡5分钟即可饮用。昆仑雪菊味苦、性平,归肝、大肠经,有清除秋燥、滋阴生津的作用。

扫码入群请遵守群规

作为佛医堂公众平台的义工编辑,希望能和各位师兄互动沟通!如您对我们有任何意见或问题,都请您在本文底部“写留言”,我们将会根据您的提问做相关编辑,以及在佛医堂的讲座中回答提问。(责任编辑/若虚)

打坐神器:

使用“佛医养生打坐垫”的倡导

“佛医打坐垫”是参照南怀瑾老师的设计,用三种不同种类的棉,以科学比例混合填充,所制成的完全符合人体力学的专业禅修打坐垫。

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是非常复杂的结构,但一般的禅修打坐垫,往往设计并不符合人体力学,容易令人体脊柱疲劳,难以放松,难以令人进入禅修境界,甚至造成肌肉骨骼损伤。

而科学设计的“佛医打坐垫”充分考虑到人体在打坐时身体各部分的受力情况,非常严格地以多种棉按比例配置制成合适的厚度和弹性,使人在打坐时能充分放松,并以其独特的高度、弹性设计实现人体脊柱、腰腿健康的养生调理和禅修效果。

请购   佛医堂   佛医堂公益团队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,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。

▼点击“阅读原文”可到达佛医堂流通处微店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fujiacaoa.com/clfjc/9091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热点文章

  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    Copyright © 2012-2020 佛甲草版权所有



    现在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