认识垂盆草
垂盆草Chuípéncǎo
甘、淡,凉。
肝、胆、小肠经。
利湿退黄,清热解毒。
1.湿热黄疸,小便不利;2.痈肿疮疡,咽痛,毒蛇咬伤,烧烫伤。
垂盆草故事
某年涝灾过后,众乡邻饥不择食,以腐烂动植物果腹,继而染病,相互传播,一时恶骸遍野,坟冢埋满伊山一岭,秀美青山竟被唤作“棺材山”(后人因恶此山名,依山形似官印而改唤“官印山”)。
一日,伊尹偶闻伊山一岭生有巨蟾,体硕额阔,重达数斤。遂登临此岭,随踪寻访。
登上山岭,竟见一片凄惨之况,大为吃惊,打听乡民,才知恶疾肆意,无有良方,只有坐以待毙。再观余人,皆面色苍黄,体腹肿胀,无精打采,遂铺摊把诊,断为肝病,继以汤药调治,但不见起色。不几日自己亦被传染,病情日趋严重,众人束手,无奈散去,丢下伊尹一人于棺材山坡岩洞。
次日凌晨,晓日东升,岩洞外数只巨蟾,目暴腮鼓,蹬卧于山岩,守护周围绿色叶草。但见其草葡匐延伸,三叶轮生,叶小形垂,状似鼠牙,肥硕翠嫩,秀色可餐。此时伊尹虽腹中饱胀,但忍不住驱走巨蟾,拽几株叶草放入口中咀嚼,顿时舌间生涎,一股清新气息直冲咽喉,精神为之一爽,遂配以茵陈等制成汤液,服下观效。半晌下来,竟毒解热清、肿消尿畅。不几日胀腹渐消,病体竟然康复。遂制成汤剂施于患民,皆见成效。因其叶草与半枝莲形似,为便区分,伊尹依此草形垂,命其名为“垂盆草”。
此后,以垂盆草入药,对各种肝病有独到疗效。有清热解毒、消肿利尿、排脓生肌之功效。可治肝病、痈肿、疱疹、蛇蝎咬伤、烫伤、烧伤。也可腌菜食用,亦可治口苦、胃滞、便赤、湿热。为中医治肝驱毒首选药方。
垂盆草详解
本品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干燥全草。主产于浙江、江苏。夏、秋二季采收。除去杂质,干燥。切段,生用。
煎服,15~30g。
1.与虎杖、茵陈等同用,适用于湿热黄疸,小便不利;2.单用内服或外敷,或与野菊花、紫花地丁、半边莲等同用,适用于痈肿疮疡;3.与山豆根同用,适用于咽喉肿痛;4.与白花蛇舌草、鱼腥草同用,适用于毒蛇咬伤;5.用鲜品捣汁外涂,适用于烧烫伤。1.复方垂盆草糖浆除去杂质,切段。
版权声明
本文由杏仁爸爸整理发布,。转载时请注明出处。内容及插图整理自《中药学》教材、《中药学速记歌诀》《味常见中药辨识与应用彩色图谱》、中医通等,如有侵权联系必删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