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佛甲草 > 佛甲草种子 > 正文 > 正文

国医大师何任辨治肠癌经验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1/8/2 11:39:02
白癜风标本兼治 http://m.39.net/disease/a_6195087.html?ivk_sa=1024320u

点击上方“验方偏方锦集”,   国医大师何任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工作,其主要治疗原则可以总结为“不断扶正,适时祛邪,随症治之”。本文对何任教授辨治肠癌的经验进行总结。   辨证论治   何任教授临证一般将肠癌辨证分为以下5个证型,即气阴两虚型、肾阴亏虚型、气滞血瘀型、气血不足型、湿热内蕴型。   1.气阴两虚型   肠癌患者多见气阴两虚型,盖邪实羁留,或手术、放化疗,均可耗气伤阴。肺与大肠相表里,故气阴两虚型肠癌患者临床多见肺与大肠两方面的症状。在肺可有咳嗽少痰或带血、咳声低弱、神疲乏力、气短、自汗或盗汗、口干引饮、胸满咳喘等,在大肠可有大便干结、腹胀、腹痛等。   何任教授认为益气养阴法是临床治疗肠癌的基本大法,临证常以党参、黄芪、茯苓、女贞子、枸杞子、猪苓为基本方药以达益气养阴之功,同时以猫人参、白花蛇舌草、三叶青清热解毒,祛除实邪。另外,根据临床元气亏虚的严重程度不同,可随证选用太子参、生晒参易党参;对于阴虚甚者,可加入北沙参,湿邪重者加茯苓、猪苓利水渗湿。其意在于党参、女贞子、黄芪、枸杞子四药合用补气养阴;茯苓、猪苓利水渗湿,一则泻其邪,二则补泻结合,使补而不滞;白花蛇舌草、三叶青、猫人参清热解毒,力专攻邪,以达到抗癌的作用。诸药合用,攻补兼施,以奏益气养阴、清热解毒之效。   2.肾阴亏虛型   此型多见于肠癌晚期,邪毒瘀久化热伤阴,或放疗、化疗后热毒灼伤阴液,或手术出血过多,导致阴血耗伤,日久累及肾阴亏虚。临床症见大便干结,夹有脓血或黏液,伴有头晕目眩、腰膝酸软、耳鸣盗汗、五心烦热等。   何任教授对于肾阴亏虛型肠癌常以六味地黄丸为主方加减治疗。方中干地黄、山药、山茱萸补阴,炒牡丹皮、茯苓、泽泻泻实;全方用药三补三泻,补而不滞,共奏补养肾阴之效。   3.气滞血瘀型   此型之成因,多因患者长期情志不畅、忧愁思虑,致肝气郁结、气滞血瘀;或手术、放化疗耗伤正气,气机不利,气不行血,气滞血瘀。临床症见便下血色暗红、腹胀、腹痛、精神抑郁、局部肿块坚硬如石等。   何任教授对于气滞血瘀型肠癌常以延胡索、白芍药、川楝子、生甘草、沉香曲、乌药、制香附等为主药组方,以达行气止痛、活血化瘀之功。其中延胡索配川楝子疏肝解郁、行气止痛,白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,缓急止痛;四药相合,可使气机条畅,急痛得缓,痛满自解。制香附、沉香曲、乌药助延胡索、川楝子行气止痛,可加强行气解郁之力;甘草生用有清解邪毒之功;乌药兼可温肾助阳,使阳气振奋,以助气机。诸药合用,攻补兼施,以攻为主、补为辅,共同发挥行气解郁、活血补血、化瘀止痛的作用。   4.气血不足型   此型多因年老气血亏虚,或放疗、化疗、手术之后气血耗伤所致,临床症见肛门坠胀剧痛、便次频繁、形体消瘦、面色无华、气短乏力等。   何任教授对于气血不足型肠癌常以归脾汤为主方加减治疗。归脾汤为气血双补之剂,具有补气养血、宁心安神之功。方中炒白术、生晒参、黄芪补气健脾,使气血生化有源;当归、阿胶补血养阴;茯神、远志、焦酸枣仁养心安神、交通心肾;广木香疏理气机;黄芪、炒白术、生晒参配阿胶、当归,使阴血得补,补而不滞,气血通行畅达,且当归为血中之气药,补血兼有行血之功。   5.湿热内蕴型   此型多因湿热邪毒蕴结肠道所致,临床症见里急后重、肛门灼热、气味腥臭之黏液脓血便、局部肿块坚硬、小便不利或短黄,伴有低热、脘腹痞满不适、纳差等。   何任教授对于湿热内蕴型肠癌常以茵陈、川厚朴、藿香、滑石、车前子、豆蔻为主药组方,以清利湿热、利尿通淋。其中茵陈清热利湿、利胆退黄,清利下焦之湿热;滑石利尿祛湿,导湿热从小便而出;藿香、豆蔻燥湿健脾,脾气得健,则湿自不滞;川厚朴行气除胀;车前子功似茵陈,两者相须配伍,清利湿热。诸药合用,以清利湿热为主,导湿热从小便而出,兼辅以燥湿健脾行气,助主药清化湿热。   随症治疗   何任教授临证辨治肠癌,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,亦非常强调“随症”治疗。“随症治之”可谓何任教授辨治肠癌的最大特点,其精华在于对症基本方、药对和特别的单味药的加减应用。   1.主症   盖肿瘤之所成,多由正虛邪实而起,肠癌患者本正气不足,又湿热或热毒之邪客于大肠,致肠之传导槽粕功能失常;其主症为血便或黏液脓血便,大便形状或习惯发生改变,以及腹痛、腹部包块等。   对于湿热或热毒之邪灼伤血络而导致的便血,何任教授多以诃子敛肠止血。   对于正气本虚、气机不利、腑气不通、津液不布导致的大便燥结,如干燥可出者,予麻仁润肠通便;若燥屎内结,大便不下者,予生大黄、枳实、麻仁、瓜蒌仁四味泻热润肠通便。   对于正气亏虚、气机不利或邪实阻滞气机导致的血瘀腹痛,轻者可予延胡索、白芍药、生甘草、川棟子行气活血止痛;痛甚者,可加蒲黄、五灵脂、乳香、没药四味,以加强活血化瘀止痛之力。   对于大肠腑气不通、脾肾亏虚导致的大便习惯或形状的改变,如便次增多、大便变细且艰难不下,若以肠燥津亏为主且肾阳不足明显者,可予肉苁蓉温壮肾阳,玄参、麦冬滋阴凉血,以生大黄、枳实、麻仁、瓜蒌仁通便;如属脾虚湿盛之便多稀散者,予苍术、白术、木香、黄连燥湿健脾,白扁豆补益脾气,诃子涩肠固脱。   2.兼症   肺与大肠相表里,大肠腑气不通,肺气肃降之功亦受影响。   对于肺气不降、上逆发为咳嗽者,予止嗽散主之。方中百部、紫菀、款冬花润肺止咳化痰;白前、桔梗化痰并宣降肺气,复肺之宣发肃降之功;陈皮理气化痰,荆芥疏散风邪。全方共奏疏风止咳化痰之功。   对于热邪弥漫、客停于肺、炼津为痰导致的咳痰黄稠,予鱼腥草清热化痰。   对于热邪炽盛、灼伤肺络所致的痰中带血或咯血,予旋覆花、代赭石、海浮石、仙鹤草、藕节、茜草、白茅根、蛤蚧粉炒阿胶的基本方治疗。其中旋覆花、代赭石、海浮石降逆化痰止咳;仙鹤草、藕节收敛止血;白茅根凉血止血;茜草化瘀止血,使止血不留瘀;蛤蚧粉炒阿胶阴阳双补,补血止血,滋阴润肺。   对于阴虚内热之口干,予麦冬、五味子、天花粉、生地黄、山茱萸、枸杞子、西洋参滋阴清热凉血。   对于阴液亏虚导致的心神不附、夜寐不安,予焦酸枣仁、夜交藤、北秫米、旱莲草、合欢皮等滋阴养血安神。   对于气不得行水,积为胸水者,予葶苈子、大枣泻肺平喘;积为腹水者,予楮实子、花槟榔、大腹皮、牵牛子利水消肿;水停下肢,发为双下肢水肿者,予猪苓、茯苓淡渗利水,附子温补肾阳以助行水,车前子利尿通淋,加强行水之功。   对于气虚脾气不健、胃纳不佳之食则腹胀,予神曲、鸡内金、炒麦芽消食和胃,砂仁化湿健脾,佛手片理气健脾。   对于邪实羁留、湿热内蕴中焦,出现脘腹欠舒、大便次数增多、倦乏、寐不酣等症,予半夏泻心汤主之。方中黄芩、黄连清热燥湿;姜半夏燥湿化痰;干姜、太子参补气健脾,扶助正气;加川厚朴下气除满,以消腹胀;加生大黄通腑行便。   对于湿热流注下焦、热伤血络之小便涩痛短黄、血尿,予金钱草、海金沙、绵茵陈清利湿热、利尿通淋,合用白茅根凉血止血。   对于热邪不去、郁于胸膈、烦扰心神之焦虑,予栀子豉汤主之,以宣发郁热。   3.夹杂症   肠癌患者素体肾阳亏虚之尿失禁,予覆盆子、菟丝子、益智仁,伴有畏冷者加杜仲、川续断。   对于肾阳亏虚、风寒湿邪客于关节致上下肢关节不利,以独活寄生汤主之。方中独活、羌活祛风止痛,通利关节;桑寄生、杜仲温壮肾阳;木瓜舒筋活络。   4.变症   肿瘤常会发生转移,若转移至头部,发为头痛,予以川芎、白芷活血行气止痛,石楠叶祛风通络,天麻息风止痉;如若转移至肝,发为肝胆区疼痛,予石见穿活血镇痛;若邪实转移至颈部淋巴结,发为颈部肿胀,予金银花、连翘、夏枯草、皂角刺等消散痈肿。   结语   何任教授辨治肠癌始终遵循“不断扶正,适时祛邪,随症治之”的原则,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,提高生存质量。其丰富的辨治经验是中医学宝贵的财富,需要我们深人研究,并发扬光大。   治疗大肠癌的常用中药   根据文献报道,在大肠癌的治疗中,补虚、清热、利水渗湿类药和活血祛瘀药使用频次较高。前40味中药用药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: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薏苡仁、党参、当归、黄芪、败酱草、陈皮、白芍、熟地黄、木香、川芎、白花蛇舌草、黄柏、赤芍、地榆、厚朴、人参、半枝莲、黄芩、砂仁、山药、桃仁、半夏、补骨脂、牡丹皮、莪术、苦参、元胡、枳壳、白头翁、干姜、山茱萸、大黄、大枣、红花、肉豆蔻、丹参、红藤。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fujiacaoa.com/fjczz/8953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热点文章

  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    Copyright © 2012-2020 佛甲草版权所有



    2025-05-19 星期一 06:18:02